你敢相信吗?
一家倒闭车企,竟成了年轻人的“抢购对象”;一辆原价三十多万的高合,现在 12 万就能开走;有人算账:跑 10 万公里就回本!
这到底是“绝地求生式省钱”,还是“高风险赌博”?越来越多人都在问:年轻人为什么偏偏盯上“烂尾车”?

一、抄底风暴来得比倒闭还快:为了省钱,他们愿意跨越 1500 公里提车

别以为“倒闭车企”是没人要的孤岛,现在已经成了懂车年轻人的“抄底宝地”。
案例一:安徽小伙跨省1500公里抢哪吒 L310

28 岁的江先生从没想过,他人生第一辆新车,竟然来自破产车企。
他说,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咨询,结果广西有家 4S 店给出离谱优惠:
原价:14.99 万
直接优惠:6.3 万
叠加当地补贴:1.3 万
落地价:只要 7.77 万!
江先生当晚就做决定——跨越 1500 公里去提车!
“我以前试驾过哪吒 L,配置真不差,但原价买不起。现在倒闭了反而让我这个普通人能‘消费平权’。”
他的这句话,引发网友狂赞:
哈哈,穷人唯一能买得起高配置的机会,就是等它倒闭。
案例二:22 岁小伙 15 万拿下极越 07:同价位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预算只有 15 万,买台新车想要配置好点?几乎不可能。
今年 8 月,小关看中了极越 07 长续航版。原价 21.99 万,他落地只花 15 万。
他说:不夸张,同价位新车在外观、内饰、智能化上都被吊着打。
一句话解释了这群年轻人的逻辑:
不是倒闭车便宜,而是这个价位的新车太“寒酸”。
案例三:12 万抄底高合,买家几乎都是 20~30 岁年轻人
广州二手车商陈先生说得更直白:
“高合 Hiphi Y 原来卖 33.9 万起,现在我店里 12 万多就能拿走。库存从来不愁卖。”
他一个月最夸张的时候卖了 20 多台。
为什么?
年轻人看中三个字:
“不讲武德”的性价比。
很多买家一致反馈:
12 万买到这个外观,这个车机,这个用料,这个动力,我上哪再找第二辆?
二、买“烂尾车”真的不怕吗?年轻人比我们想象得更理性
别觉得这些年轻人是脑子一热,他们其实把账算得比谁都清楚。
1. 7 万开车 → 跑 10 万公里就回本
江先生的逻辑是典型代表:他每天通勤成本低,电车能省大量油钱,车价又被“腰斩”。跑 10 万公里即可抵回购车成本,保值率?不存在的。
他说得更直接:我又不是为了卖车,是为了代步。能省钱就是赢。
这种务实,比“面子车消费”更现实。
三、风险确实有,但为什么很多人仍然敢买?
1. 售后停摆、系统断更、零件难找——确实是最大隐患
倒闭车企意味着:
维修可能无门
零件未来可能贵
OTA 软件可能停更
一旦大修,成本可能超过购车价
这也是网友最担忧的部分:
买车不怕坏,怕的是没人修。
但年轻人的态度很坦然:
要维修的概率没那么高,日常开三五年没问题。
7 万买的车,就算三年后报废,折算下来也比打车便宜。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年轻人的消费观变了:不迷信品牌,只看实用价值。
四、抄底现象背后,是新能源行
业真正的“淘汰赛”
为什么突然那么多“倒闭车”?
因为行业竞争卷到极限了。
2025 年新能源渗透率 58%
月销量破纪录的品牌一大堆
头部企业越跑越快
弱者撑不住就要被淘汰
比亚迪高管李柯说得更狠:
未来 100 家车企会被淘汰。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趋势。
新能源行业像一场百米冲刺:
跑得快的领跑全球,跑得慢的连转型时间都没有。
五、抄底“烂尾车”不是盲目豪赌,而是这代年轻人的务实与清醒
看似疯狂的“捡漏风”,背后反映的是:
年轻人更看重实际价值
更懂算账
愿意承担合理风险
敢于探索新的消费路径
他们敢买“烂尾车”,不是冲动,而是理性时代的产物。
如果说上一代人买车看“品牌光环”,
那这代年轻人看的是:
“我花的每一块钱,值不值。”
这股务实的新消费浪潮,或许正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迈向真正的高质量竞争。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