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喊着‘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现在抱上马斯克的大腿了!”
2025年11月13日上午,FF创始人贾跃亭一条微博直接炸穿汽车圈:法拉第未来(FF)正式和特斯拉签约,旗下FF与FX系列纯电车型,以后在北美、日本、韩国能直接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一口气接入2.8万座超充站!
要知道,这可是FF和特斯拉的首次合作,贾跃亭自己都喊着“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一边是喊了8年“下周回国”、量产屡次跳票的造车圈“老赖”,一边是新能源行业的全球巨头,这波跨界绑定直接让网友炸了锅:“贾跃亭这是借特斯拉的船,救自己的破局?”“年底就要下线的FX Super One,这下终于有盼头了?”
今天就扒透这波合作的真相:贾跃亭到底能不能靠特斯拉翻身?2.8万座超充站对车主来说是真福利还是噱头?FF的量产梦这次能成真吗?

绑定特斯拉超充:贾跃亭的“救命稻草”还是“流量炒作”?
没人会怀疑特斯拉超充网络的含金量——2.8万座充电站,覆盖北美、日韩核心区域,是目前全球最成熟、最密集的电动车补能网络之一。
对FF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用自己砸钱建充电桩,直接“借网充电”,解决了新能源车企最头疼的补能难题。要知道,自建超充网络动辄数十亿投入,而FF的资金链一直是“老大难”——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1326.1万美元,负债却高达3.4亿美元,根本没实力搞自建补能体系。
更关键的是,这次合作刚好卡在FX Super One量产的节骨眼上。这款车计划2025年底在美国首车下线,还推出了GOAT、Max、Pro、Standard四个版本,7月首发时就号称拿到了10034个付费订单,4月还和纽约车行JC Auto签了1000台不可退定金的大订单。
现在接入特斯拉超充,相当于给潜在车主吃了颗定心丸:买了车不用愁充电,2.8万座超充站随到随充,还能兼容ChargePoint、EVgo等第三方快充网络,北美、日韩市场的补能站点直接冲到4.5万个。贾跃亭说得直白:“这能极大助力Super One放量交付”,说白了就是靠特斯拉的补能优势,把订单转化成实际销量。
但网友的质疑也不是没道理:“之前喊了无数次量产,每次都跳票,这次绑定特斯拉是不是又在炒概念?”毕竟FF成立11年,融资超50亿美元,却只推出过FF 91(图片)一款车,量产之路一波三折,还曾遭美国SEC调查,股价2025年跌幅更是高达70%。
不过这次合作确实有实打实的技术落地:FF新车会配备NACS充电接口(北美充电标准),还保留了CCS接口,双接口设计能适配不同充电网络,充电效率比单纯用CCS提升10%-15%。也就是说,车主既能用特斯拉的高功率超充,也能兼容其他公共充电桩,真正实现“充电自由”。
说到底,这波合作是“双赢”:特斯拉通过开放网络扩大NACS标准的影响力,FF则借特斯拉的补能体系解决自身短板。但对贾跃亭来说,这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FX Super One能顺利交付,靠着特斯拉超充的加持,或许真能扭转多年的负面口碑。
02车主真能捡漏?超充自由背后的3个真相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FF绑定特斯拉超充,买车后真的能享受到便利吗?这波福利到底藏着多少“干货”?
先说说实打实的好处:补能体验直接拉满。特斯拉超充站不仅数量多,还覆盖高速干线和城市核心区,支持实时查看桩位、预约充电,补能效率远超普通公共充电桩。FF 91搭载142kWh电池组,EPA续航613公里,接入特斯拉超充后,高功率快充能大幅缩短补能时间,长途出行不用再焦虑“半路没电”。
更重要的是,FF没搞“单网绑定”,而是形成了“特斯拉超充+第三方快充”的互补体系。比如在美国,车主既能去特斯拉超充站快速补能,也能在ChargePoint的站点慢充,跨城市出行时,导航能自动规划最优充电路线,不用手动切换不同充电平台的APP,体验和燃油车加油越来越接近。
价格方面也有优势:特斯拉超充的收费标准比很多第三方快充更透明,没有隐性消费,FF用户接入后,大概率能享受和特斯拉车主同等的收费待遇,不用多花冤枉钱。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但别光顾着开心,这波“超充自由”背后也有3个不能忽视的真相:
第一,福利只覆盖特定市场。目前合作只针对北美、日本、韩国,中国市场的FF用户暂时享受不到特斯拉超充的便利。如果以后FF想回国发展,补能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
第二,充电体验依赖车型适配。虽然接口兼容,但充电功率最终还是要看车辆本身的硬件水平。FF 91的直流快充最大功率是180kW,虽然能适配特斯拉超充,但和特斯拉自家车型的充电速度相比,可能还有差距。
第三,购车成本不低。FX Super One的定价约合人民币58万元,属于高端车型,能负担这个价格的消费者,本身对充电成本的敏感度可能不高。而FF后续计划推出的4万美元以下经济型车型,才是真正能靠补能优势吸引大众消费者的主力。
还有个隐藏福利:NACS接口已经成为北美主流充电标准,被纳入国际认证体系,以后其他车企大概率会纷纷跟进适配。买了FF的车,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几年的补能兼容性,不用怕因为接口标准淘汰而没法充电。
总的来说,对北美、日韩市场的潜在车主而言,这波合作确实是“真福利”——补能更方便、更可靠,还不用额外花钱,能显著提升用车体验。但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暂时还只能当“看客”。
03量产生死战:贾跃亭这次能打破“跳票魔咒”吗?
FF与特斯拉的合作再热闹,最终还是要落到“量产交付”上——如果年底FX Super One不能按时下线,一切都是空谈。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FF确实在全力冲刺:10月已经敲定了美国量产总装方案,供应链伙伴开始供应零部件,还追加了1.1亿美元资金,在美国新建工厂,目标年产能3万台。贾跃亭在微博上更是喊出“全员冲刺”,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但“量产”对FF来说,一直是道跨不过去的坎。从2017年FF 91首发,到2025年FX Super One即将量产,8年时间里,FF多次传出量产消息,却屡屡跳票,还因为资金问题暂停过生产,让不少投资者和预订用户失去信心。
这次能不能打破“跳票魔咒”?关键看两个关键点:资金和供应链。
资金方面,FF 2025年融资进程明显提速:3月拿到4100万美元新增融资,7月又完成1.05亿美元融资,来自中东战略合作伙伴和现有机构投资者,上半年融资流入同比增长106%,已经连续五个季度融资覆盖经营流出。有了这些资金,量产的“钱袋子”暂时算稳住了。
供应链方面,FX Super One采用了“桥梁合作伙伴”模式,也就是和成熟的供应链企业合作,不用自己从零搭建生产体系,能大幅缩短量产周期。加上特斯拉超充网络的加持,新车的市场竞争力确实比之前强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市场对FX Super One还有一定的需求缺口。这款车定位中大型AI MPV,在美国市场属于“蓝海”品类,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纽约车行JC Auto预订1000台,就是计划用来做Uber Black车队、高端酒店接送服务,看中的就是这个市场空白。
但风险依然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FF作为小众品牌,就算量产交付,也很难快速打开市场。而且消费者对FF的“信任度”是最大的短板——之前的多次跳票,让很多人对这个品牌心存疑虑,就算有特斯拉超充加持,也可能持观望态度。
还有个潜在的“加分项”:这次和特斯拉的合作,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连锁反应。贾跃亭已经提到“为未来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如果后续能在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和特斯拉展开更多合作,FF的品牌力和产品力都会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分析:“对FF来说,2025年底是生死线。如果FX Super One能顺利量产交付,靠着特斯拉超充的补能优势和市场空白定位,或许能活下来;但如果再次跳票,就算有再多融资,也很难再获得市场信任。”
买FF新车前,这4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1. 交付时间:虽然号称年底首车下线,但具体交付日期有没有明确?会不会像之前一样推迟?
2. 售后保障:FF的线下门店和售后网点很少,买车后维修保养怎么解决?
3. 充电细节:接入特斯拉超充后,能不能用特斯拉的APP预约?充电费用怎么结算?
4. 质保政策: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质保期是多久?和特斯拉、比亚迪相比有没有优势?
04背后逻辑:电动车行业进入“补能生态战”时代
FF和特斯拉的合作,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借网充电”,实则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趋势:补能生态已经成为车企的“必争之地”。
以前消费者买车看续航、看价格,现在补能便利性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决策因素之一。发改委等四部门早就出台新规,要求新能源车企自建的大功率充电桩原则上无差别开放,特斯拉2023年就开始试点开放超充网络,蔚来也在2025年7月官宣开放充电网络,补能体系的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对中小车企来说,自建补能网络成本太高,和特斯拉、蔚来等有成熟补能体系的车企合作,是最划算的选择。FF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主动绑定特斯拉超充,用最低的成本补齐了自己的短板。
而对特斯拉来说,开放超充网络也是“一石二鸟”:一方面能通过收取充电费用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能扩大NACS接口的影响力,让更多车企采用这一标准,最终形成“标准垄断”,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NACS阵营,未来电动车充电接口的统一可能会加速。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以后不管买什么品牌的车,都能通用充电桩,不用再为接口不兼容发愁。
从行业格局来看,补能生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了特斯拉的超充网络,蔚来的换电体系、小鹏的超充网络也在加速布局,未来车企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车辆+补能+服务”的生态竞争。
FF的这次合作,给中小车企提供了一个生存样本:不用在所有领域都和巨头硬碰硬,通过合作补齐短板,聚焦细分市场,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前提是,产品本身要有竞争力,量产交付要靠谱,不然就算抱上巨头的大腿,也很难长久。
结语贾跃亭的“翻身仗”,这次能成吗?
FF与特斯拉的合作,无疑是贾跃亭造车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他来说,这不仅解决了补能难题,更给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FF没有放弃,还在努力推进量产,甚至能和行业巨头达成合作。这或许能挽救持续下跌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但最终的成败,还是要看FX Super One的量产交付。如果年底能按时下线,并且产品质量、用户体验能达到预期,再加上特斯拉超充的加持,FF或许真能打一场“翻身仗”,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可如果再次出现跳票,或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算有特斯拉的背书,也很难再挽回市场的信任。毕竟消费者买的是车,不是“合作概念”,贾跃亭喊了8年的“为梦想窒息”,最终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产品说话。
对消费者来说,FF与特斯拉的合作是个好消息——行业竞争越激烈,消费者越能受益,补能越来越方便,选择也越来越多。如果FX Super One真能量产交付,并且价格合理、体验不错,或许会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最后想问一句:你觉得贾跃亭这次能打破“跳票魔咒”,顺利交付新车吗?你会因为特斯拉超充的加持,考虑购买FF的车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这个造车圈的“不死鸟”能不能真的翻身!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