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坐网约车,司机师傅一边拧动电门一边念叨:“这蔚来ET9(图片|配置|询价)开着是顺,踩一脚动力就跟上,续航还比我之前那辆多跑五十公里。”我扫了眼车机里的配置表,驱动电机那一栏写着“卧龙800V扁线电机”——这名字听着有点“古风”,但你可能没察觉,它早成了咱们生活里的“隐形动力源”:小区电梯的曳引电机、快递车的驱动电机、甚至商场空调的风机电机,十有八九都藏着它的活儿。
别瞅这名字不起眼,卧龙电驱可是电机行业里的“老大哥”——不是做小风扇那种微型电机,是能驱动工厂生产线、拉着新能源车跑的中大型电机。最近翻它2025年三季度的财报,最扎眼的不是总营收,是新能源汽车电驱那块的数字:52.8亿,比去年同期涨了61.5%,快占总营收的三成了。能涨这么猛,不是靠吹出来的,是车企真抢着要它的电机。
先说说它为啥能成车企的“香饽饽”——核心是手里有“真家伙”。

你坐新能源车时有没有过这感觉:有的车踩电门“肉”,有的车一踩就窜?差别就在电机。卧龙给蔚来ET9供的是新一代800V高压扁线电机,这东西比传统圆线电机厉害在哪儿?体积小了30%,效率却能到97.5%——别小看这2个百分点的领先,放到车上,续航能多跑二三十公里,充电速度还能快15%。现在宁德时代的麒麟5C超充固态电池正火,这电机刚好能适配,等于给新能源车装了“快充+长续航”的双buff,比亚迪、理想这些头部车企能不抢着订吗?
前阵子它刚拿了某新势力车企18万台高压电机的订单,排期直接排到2026年三季度了。不光国内车企认,海外市场也吃得开:今年墨西哥工厂刚投产,专门给北美车企供货——之前中国产的电机运到美国,光关税就得掏35%,现在在墨西哥生产,不光省了关税,交货周期还能缩短一半。这步棋走得挺聪明,现在它海外营收占比已经到38.1%了,欧盟、东盟的订单也在涨,尤其是对欧盟的电机出口,前三季度涨了21.4%,等于把“鸡蛋”装在了不同的篮子里,不容易被单一市场的政策卡脖子。
光靠新能源车的电机还不够,卧龙能稳这么多年,靠的是另一个“压舱石”——工业电机。
你可能没进过工厂,但肯定知道工厂耗电多。电机是工业领域的“能耗大户”,占了工业总用电的60%以上。现在国家推“双碳”,要求工厂换高效电机,工信部今年出的《电机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里明确说了,到2027年高效节能电机的占比要超过70%,但现在国内这东西的渗透率才48%,替换的空间大得很。
卧龙的IE5级高效电机刚好踩中了这需求,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浙江有家纺织厂之前每月电费得花8万,换了它的电机后,直接降到5万,一年能省36万——这种实实在在的省钱效果,企业换电机时能不优先选它吗?2025年前三季度,它的工业电机营收是91.3亿,比去年涨了16.7%,高效电机的市场占有率也提到19.2%,稳居行业前三。中石化、海螺水泥这些大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基本都找它合作,光三季度就新增了15亿的订单,排期到2026年一季度了。
更厉害的是,它没把鸡蛋全放在“电机”这一个篮子里,还悄悄布局了新赛道。
比如储能变流器——这东西是储能电站的“心脏”,能把电池里的电转换成电网能用的电。今年国家能源局发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里要求,储能不能只存电,还得能调峰、当备用电源,得是“电力系统的稳定锚”。卧龙早就搞了构网型储能技术,它家的变流器能做到毫秒级响应,刚好符合新规的硬要求。前三季度这块营收涨了135%,还进了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的供应链,不光卖设备,还能打包做光储充一体化方案——比如给数据中心做高可靠供电系统,现在已经能替代传统的UPS设备了。
还有个更“超前”的赛道是低空经济。它和涡飞长空绑定了AE200机型,是斯迪科芜湖基地的首批电机供应商,还和中国商飞联合开发超导磁悬浮电机——这东西要是成了,能给电动飞机用,单机价值量能到20万。等2027年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运营启动,这业务说不定能再爆一波。
你可能会问,这么多业务,它咋能兼顾得过来?其实是靠“全球化的盘子”和“技术啃硬骨头”。
先说全球化:它在全球有45家工厂,中国、德国、波兰、越南、墨西哥都有生产基地。德国的卧龙-贝得子公司,光2024年营收就有42亿;越南、印尼的基地专门给东南亚的家电和汽车厂供货,去年东南亚市场营收涨了52%。这种“全球生产、就近供货”的模式,不光能躲开关税,还能贴近当地客户的需求——比如欧洲客户要的电机得符合ErP能效指令,它在德国的工厂就能直接按当地标准生产,不用来回调规格。
再说技术:它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能到4.8%,比行业均值高2.3个百分点,2023年光电机相关专利就申请了2365件,占行业总量的62%。就拿扁线电机来说,它不是跟风做,是早几年就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现在浙江的扁线电机工厂已经满产了,订单排到明年二季度——技术这东西,早一步布局,就能多吃几年红利。
这两年制造业不好做,但卧龙能稳住,其实是踩对了政策的“节奏”。
今年9月三部门发的《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里明确说了,要“完善电力装备的标准体系,带动电机等设备的质量提升和更新”;之前的《电机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也给高效电机的替换发了财政补贴。这些政策不是“空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地帮企业——比如企业换高效电机,能拿到设备采购额10%的补贴,这就等于降低了客户的成本,也帮卧龙打开了市场。
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双积分政策”,要求车企的平均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得达标,而用高效电机能帮车企降低能耗、拿更多积分——这等于车企买卧龙的电机,不光是买个零件,还能帮自己凑积分,自然愿意多订。
其实咱们普通人不用太懂电机的技术参数,只要知道:你每天接触的很多东西,背后都有这些“隐形冠军”在支撑——它们不搞花里胡哨的营销,就靠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把“中国制造”的招牌往全球市场里扎。
卧龙电驱的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好的制造业企业,不是靠“讲故事”,是靠“做产品”——把一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做透,把客户的需求摸准,再借着政策的东风往外扩,自然能稳住脚跟。
对了,你平时坐新能源车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不同电机的动力差别?或者你觉得国内的电机品牌要追上西门子、ABB这些外资企业,还得在哪些地方使劲?咱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碰出点有意思的想法~投资有风险,须谨慎选择。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