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骑5年的重机,只剩8年合法寿命?”摩托车13年强制报废政策近期再度引爆热议,无数车主对着爱车年限精打细算,更多网友则直接亮出反对态度,直指“强制禁摩”与“报废不合理”两大核心痛点,4大尖锐理由戳中摩友心声,全网反对声浪高涨。
先算笔直观账:购入3年的摩托车,按规定仅剩10年使用期;骑了7年的车,“合法寿命”就只剩6年。对花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入手重机的车主来说,这笔“折旧账”实在难咽——精心保养的爱车车况依旧巅峰,却要被年限“一刀切”判死刑,换谁都心疼。

网友的反对声中,4大理由直击政策争议核心,每条都说到摩友心坎里:

理由一:禁摩+报废双杀,骑行权被层层压缩
不少城市一边推行“禁摩令”,划定大范围限行区域,让车主“买了难骑”;一边坚守13年强制报废,让车辆“骑了不久”。网友吐槽:“市区不让跑,郊区偶尔骑,车还没捂热就到报废期,这不是变相剥夺骑行权吗?”更有车主无奈表示,自己的车每年行驶不足5000公里,13年总里程不及私家车3年,却要面临同样报废命运,双重限制完全不合情理。

理由二:只看年限不看车况,标准脱离现实
13年强制报废始于2012年,彼时摩托车制造工艺有限,核心部件耐用性不足。但如今,摩托车发动机、车架等关键结构设计寿命早已远超13年,不少经定期保养的爱车,13年后仍车况优良、性能在线。网友质疑:“私家车无强制报废年限,凭啥摩托车就卡13年?”有骑友举例,自己的车10年行驶8万公里,年检各项指标全达标,却要眼睁睁等报废,这种“一刀切”纯属浪费资源。
理由三:经济成本过高,中低收入群体承压
对普通车主而言,摩托车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元,并非易耗品。13年强制报废意味着每十年左右就要重新购车,这对中低收入群体是不小负担。网友直言:“不是所有人都能频繁换车,好好的车没坏就报废,纯属增加生活成本”;还有车主算账:“每年保养+保险就要几千元,刚还清贷款没几年就面临报废,实在不划算”。
理由四:安全排放借口站不住脚,试点已证可行性
支持报废政策的声音常拿“安全隐患”“排放超标”说事,但网友并不买账。一方面,如今摩托车年检涵盖制动、车架、排放等52项关键指标,检测合格就说明具备安全行驶条件;另一方面,湖北枝江等多地“以检代报废”试点早已给出答案——超期摩托车通过年检即可继续使用,试点半年237辆车成功“续命”,事故率仅0.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网友反问:“有严格年检把关,为啥还要揪着年限不放?”
网友的反对并非否定安全与环保,而是希望政策与时俱进。随着摩托车制造工艺升级、年检标准完善,“以年限定报废”的老办法已不合时宜。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发布的《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已释放关键信号,拟废除13年强制报废规定,改为以安全和环保检测为核心的动态机制,6年内免上线、10年以上半年一检,出厂超30年的原厂经典车还可认证为收藏展览用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也明确将优化报废标准,推行“综合车况评估”模式,让摩友看到了希望。
你的摩托车现在骑了几年?还剩多少“合法寿命”?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摩托车骑行权与合理报废的平衡点,需要更多理性探讨。相信随着政策优化,既能守住安全环保底线,也能兼顾车主合理诉求,让“好车能留、好路能走”的骑行自由早日实现。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