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的反攻(二)
作者:优责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5 22:52:00 阅读量:0

捍卫燃油车基盘。

没有一家汽车公司比大众汽车集团更期待看到燃油车拂晓的信号弹。更没有一家车企,比上汽大众更期待一场反攻的开启。

从2025年初至今,上汽大众已经为此准备并铺垫了很久。

一边是新能源攻势势头不减,另一边是咬定燃油车基盘绝不放松。这一点与其他几家世界头部汽车集团不谋而合。

01

11月17日,初冬的夜雨让申城的灯火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此时的上海,透着一股寒意。

燃油车的反攻(二)-1

走过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那长长的通道,来到上汽大众朗逸Pro上市发布会现场,笔者的目光并未聚焦于今晚的主角,而是被摆放在一侧的历代朗逸所吸引。

从2008年初代朗逸的沉稳朴实,到2012年第二代车型的初见锋芒,再到2018年第三代朗逸的中规中矩和2022年焕新后的年轻动感,四代车型依次陈列,犹如一条时光长廊,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更让人忘记了刚刚的寒冷。

每一代朗逸,都承载着特定年代一个家庭的奋斗、温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可能是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可靠伙伴,可能是小夫妻在周末短途旅行时的温馨空间,也可能是一个人在城市打拼的第一位“家人”。

而当目光锁定在新车朗逸Pro上时,则发现在暗流涌动的中国车市,朗逸的这一次焕新,已超越产品迭代本身,成为上汽大众在“油电同进”战略下,吹响的合资燃油车反攻号角。

02

此番朗逸Pro直接打出“限时价8.88万起”+“终身质保”+“2年0息”的组合政策。

这堪称是在对价格敏感的主流家轿市场,丢下一颗深水炸弹,将难题扔给“友商”。

曾经,凭借皮实耐用和大众Logo拿下中国市场年度轿车销量冠军的朗逸,如今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回归”。

正如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在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所说:“此次朗逸Pro在底盘上看到了升级,此前途昂Pro在发动机上面进行了升级,其实主旨就是围绕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燃油车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在智能化方面、动力性方面、驾控方面,但凡有需求的,我们就尽量去满足,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树立我们在燃油车市场的地位。”

的确,尽管新能源是未来,但燃油车仍占据半壁江山,上汽大众所坚持的“油电同进”战略,在向外界表明,这家老牌合资车企既要发力电动化,同时也要做强燃油车。

03

这一思路背后,是上汽大众对市场结构的清醒判断,更是对自身深厚用户基盘的一种情感维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1114.3万辆,同比增长0.6%,摆脱了去年同期大幅下滑的局面。

同时,传统燃油车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另外10万~15万价格区间为绝大多数家庭的首选。

因此,《汽车K线》认为,朗逸Pro的上市,不仅是产品更新,更是上汽大众在主流市场中巩固基盘、激活存量、拉动增量的关键落子。它要唤醒的,是市场对朗逸和大众这两个名称的集体记忆与信赖;它要实现的,是将这份情感认同,转化为新一轮的市场增长动力。

上汽大众也确实对朗逸Pro加入后的朗逸家族寄予厚望,傅强表示:“朗逸上市17年,卖了650万辆,目前我们希望朗逸Pro上市后,整个朗逸家族每年能够有12万~15万左右的销量。”

需要关注的是,朗逸Pro的上市,恰逢上汽大众销量回暖的关键节点。

据上汽集团披露,今年10月,上汽大众销售新车9.37万辆,但环比基本持平。其中,朗逸家族10月终端销量突破2.2万辆,成为上汽大众销量企稳的重要力量。

今年前10个月,上汽大众累计销售84.61万辆,在上汽集团各版块中,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仍是集团重要销量支柱。

随着朗逸Pro的上市,上汽大众在年末冲刺阶段有望进一步提振销量,并为上汽集团全年业绩提供支撑。

04

从合资公司战略层面看,朗逸Pro的推出具有双重深意。

对上汽集团而言,朗逸是旗下合资板块的“销量奶牛”和“利润基石”,其市场表现直接关系到上汽整体的营收与利润表现。

在今年车市价格战持续、盈利承压的背景下,一款具备高性价比与强号召力的主力车型,无疑是年末冲量的利器,更是稳定集团大盘信心的关键一环。

对大众汽车集团而言,朗逸不仅是其在华最成功的本土化车型之一,更是大众品牌在中国主流家轿市场的“稳定器”和品牌触角。

在大众新能源车型尚未完全放量的阶段,稳住燃油车基本盘,是大众在华实现平稳转型、维持市场体量和品牌曝光的战略前提。

朗逸Pro的推出,体现了两大股东在“守正出奇”中的共识:既要坚定推进电动化,也不能放弃燃油车的基本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将资源投入到最核心、最庞大的主流市场,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定力。

05

2026年,随着新能源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坡,中国汽车市场充满变数。这一年将成为合资车企,尤其是合资燃油车发起反攻的关键年份。

首先,市场结构并未根本颠覆,燃油车仍是基本盘;第二,消费者对汽车“靠谱、省心、高性价比”的需求始终存在;第三,合资品牌在制造工艺、底盘调校、品质控制及情感链接等方面的积累,仍是核心竞争力。

朗逸Pro的上市,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它不是对新能源车智能化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燃油车框架内,通过智能化、舒适化、品质化的升级,重新定义“国民家轿”的标准。

它的“反攻”,武器不仅是配置和价格,更是17年沉淀下来的、与用户建立的深厚情感纽带。

对此,傅强坦言:“我们采取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与中国非常棒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合作,把短板完全补上。除此之外,大众品牌还有自己流淌在DNA中的,非常受消费者喜欢的形象,比如安全性、可靠性、品质、操控等,我认为两者的结合应该会给到中国消费者更好的产品体验。”

06

对于朗逸Pro这款新车,上汽大众将其产品升级概括为“三大”,即大升级、大舒适、大智慧。

这三个词背后,是朗逸Pro产品力系统性提升,更是一次对650万份家庭期望的回应。

首先,是造型与空间的“大升级”。

朗逸Pro车身长度增至4720mm,跻身A+级阵营,配合上汽大众Pro家族最新设计语言与双前脸策略,在外观上直接向B级车看齐。

内饰虽然依旧“大众味”十足,但从中透出的北欧极简风,能体现出上汽大众为了迎合当下年轻用户的喜好,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而且不论是怀挡设计,还是全车多达33处储物空间,都精准命中中国家庭“三代同乘”的出行场景。

07

其次,是底盘与操控的“大舒适”。

上汽大众放弃了扭力梁后悬挂,首次在朗逸家族中配备四轮独立悬挂,并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专项调校,在滤震性与操控稳定性上实现质的提升。配合EA211 1.5T EVOⅡ发动机与7速DSG变速箱,百公里油耗低至5.54L,兼顾动力与经济性。

第三,是智能系统的“大智慧”。

朗逸Pro搭载高通8155芯片与MQB-EVO智能架构,并深度融合腾讯生态与百度文心一言AI能力,让车载微信、语音交互等高阶智能化应用不再只是同级新能源车的专属,更令燃油车不再“传统”。

傅强坦率表示:“我们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在新能源车上有很多例如‘手车互联’这样的理念,这样的体验一定也是燃油车用户所需要的,我们就想办法将同样的体验移植到传统的油车中。”

试想,当“油电同智”局面出现,理性家庭消费者恐怕更加希望拥有一台靠谱的家庭轿车。在这个领域,上汽集团绝对不缺狠角色。

Views of AutosKline:

从2008年至今,朗逸用17年时间,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见证了中国家庭的汽车普及历程,也见证了上汽大众作为合资企业的辉煌岁月。

今天,当历代朗逸在聚光灯下共聚一堂,它们诉说的不仅是过往的荣光,更像是一种对中国消费者的承诺。朗逸Pro的使命,正是在新能源与燃油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证明传统主流车型依然具备强大的进化能力与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

这场燃油车的“反攻”,不是对抗电动化,而是燃油车在这个新时代的价值回归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