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驾照扣分和超速处罚的说法满天飞,什么“C1驾照扣分不再自动清零”“超速违法一律扣6分”,好多驾驶员都被这些说法搞得一头雾水,甚至开始焦虑。这些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咱们就依据官方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63号),把真相给大家扒一扒。
驾照扣分:满足条件,到期自动清零
网上说“驾照扣分不再自动清零”,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从202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规定明确得很,每个驾驶员的记分周期都是固定的12个月,从你初次领证那天开始算,一年一个周期。
关键来了,自动清零是有条件的。要是一个记分周期结束了,你累积的记分没到12分,而且和这些记分相关的交通违法罚款都交清了,那你的驾驶证记分就会自动归零,重新变成0分。这是《记分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不过,要是记分周期结束时,你记分没满12分,但还有罚款没交,那这些没清的记分就会转到下一个记分周期。所以啊,及时处理违章并缴纳罚款太重要了,可别因为这点小事影响记分清零。
举个例子,小李在一个记分周期里因为闯红灯被扣了3分,罚款200元。要是他在周期结束前把罚款交了,那下个周期他的记分就又回到0分了;要是他拖着不交,这3分就会跟着他到下一个周期。

结论很清楚,“驾照扣分到期不再自动清零”是假消息。只要没被记满12分,还把罚款都交了,记分到期清零的机制还是有效的,车主们不用瞎担心规则变了。

超速处罚:分级管理,扣分大不同
网上说“所有超速行为都扣6分”,这简直就是误导人。现在的法规对超速违法行为的记分标准那可是精细得很,综合考虑了车辆类型、道路类型和超速幅度这些关键因素。
先说说车辆类型,普通私家车(像C1驾照对应的小型客车这些)和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品运输车这些重点管理车辆,处罚标准可不一样。重点车辆管理更严,毕竟它们一旦出事,后果更严重。
道路类型也分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普通道路。不同的路,超速的处罚也不一样。
超速幅度更是关键,根据超过规定时速的具体比例,处罚是阶梯式的。具体记分档次可多了,从严重的直接记12分,到记9分、6分、3分、1分,甚至有些轻微超速就只罚款不记分。
就拿普通私家车来说(非重点车辆):
• 记12分的情况可危险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超速50%以上,或者在普通道路上超速100%以上,这简直就是拿生命开玩笑。
• 记6分的情况,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超速20%以上但不到50%;在普通道路上,超速50%以上。
• 记3分的情况,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超速10%以上但不到20%;在普通道路上,超速20%以上但不到50%。
• 记1分的情况,在普通道路上,超速10%以上但不到20%。
• 还有不予记分但罚款的情况,在普通道路上超速10%以下(具体认定以执法为准,不过这也是违法的);在高速公路上低于规定最低时速10%以下。
重点车辆(校车、中大型客货车、危化品车)处罚更严。比如,在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超速20%以上,或者在普通道路超速50%以上,直接记12分。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例子,老张开着一辆普通私家车在高速公路上,本来限速120km/h,他一不小心开到了150km/h,超速25%,这就属于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未达50%,要被记6分。要是他开到180km/h,超速50%以上,那就得记12分了。
所以,“超速全部改扣6分”就是谣言。超速记分标准复杂又分级明确,具体扣多少分,得看车辆性质、事发路段和超速比例。要是轻信这个谣言,驾驶员可能会低估严重超速的风险,像高速超速50%,那可是要记满12分,甚至吊销驾照的。
给驾驶员的实用建议
认准官方,别信谣言
交通法规调整的信息,一定要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网、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像“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还有各地交警官方平台获取。可别轻信和传播那些没核实过的网络传言或者自媒体解读,不然很容易被误导。
主动查询,掌握动态
想知道自己驾驶证的记分状态,最准、最实时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下载官方“交管12123”手机APP,在上面就能查;二是去当地交警大队或者车管所窗口查询。
善用“学法减分”
虽然记分周期清零规则没变,但还有个“学法减分”政策大家要知道。通过官方平台参加交通安全教育学习,考试合格了,就能在现有记分里申请减免,一个周期里最多能减6分。不过这只是一个教育激励措施,不能代替周期自动清零,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补救机会,具体操作流程在“交管12123”APP上有指引。
及时处理,缴清罚款
要是发生了交通违法,一定要及时处理,把罚款交了。不然罚款没缴,记分就会转到下一个周期,影响记分自动清零。
学法懂法,安全驾驶
大家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记分管理办法》这些法规,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记分标准,心里有数了,开车才能规范。准备考驾照的学员,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用官方指定题库。说到底,规范驾驶行为才是避免扣分的根本办法。
最后再强调一下,驾驶员朋友们一定要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63号)还有配套法规为准绳。面对网络信息,要保持理性判断,以官方发布为准,大家一起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营造安全文明的行车环境。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