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冷却液,击穿理想20亿大关
作者:优责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2 10:15:26 阅读量:0

小小冷却液,击穿理想20亿大关

一瓶看似普通的冷却液,竟成为压垮理想汽车财务平衡的那根稻草,也让行业目睹了一场因基础零件引发的“蝴蝶效应”。

10月23日晚,上海街头一辆正常行驶的理想MEGA(图片|配置|询价)电动车底盘右侧突然闪出火花,短短10秒后,大火便吞噬了整个车身,将这台售价高达55万元的豪华电动车烧得只剩空架。

理想L9最低售价:40.98万起最高降价:1.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10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5万车友热议二手车21.80万起 | 740辆

事发后第七天,理想汽车发布官方公告,揭开了问题的根源——一批防腐性能不足的冷却液。

小小冷却液,击穿理想20亿大关-1

正是这个成本仅每升百元左右的汽车基础液体,导致理想不得不召回11411辆MEGA,并可能为此付出20亿元的巨大代价。

---

小小冷却液,击穿理想20亿大关-2

01 冷却液为何能“绊倒”大车企

小小冷却液,击穿理想20亿大关-3

在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认知中,冷却液属于再普通不过的零部件,每升成本仅约百元,在整车成本中占比极低。

就是这么个看似不起眼的零件,却成了理想MEGA的“阿喀琉斯之踵”。

理想汽车官方公告指出,特定批次的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

通俗来讲,冷却液本该是守护电池和电机的“朋友”,却因配方问题变成了“敌人”,反而腐蚀了它本应保护的零件。

当冷却液渗漏至动力电池内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电池热失控,也就是车辆起火。

这起事件罕见之处在于,一辆上市仅一年多的新车就出现大范围冷却液腐蚀冷却铝板的情况。在电动汽车发展多年的今天,这样的案例实属少见。

理想L8最低售价:32.1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6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5.7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8.28万起 | 602辆

02 问题根源:高端化与基础安全的失衡

理想MEGA作为理想汽车首款纯电旗舰车型,搭载了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5C麒麟电池,主打“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的超快充功能。

为了迎合高压平台的需求,理想在2024款MEGA上选择了低电导率冷却液,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案。

然而,技术升级的道路上布满了陷阱。

低电导率冷却液用分子型添加剂替代了传统的离子型添加剂,虽然降低了电导率,但防腐性能反而可能不如传统冷却液。

新车上市才一年多,就腐蚀了水冷板,这样的案例以前几乎没有过,一位材料工程师表示。

这暴露了理想在追求高科技、高性能的同时,对基础零件质量控制的忽视。

03 供应链责任:互相推诿的罗生门

随着召回事件的发酵,冷却液供应商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调查发现涉及两家供应商——长春德联和江苏龙蟠。

德联马上出来澄清,他们只向理想的增程式车型供货,纯电的MEGA并没有使用他们的产品。

龙蟠一开始也否认有关系,后来改口需要内部核实。

龙蟠在自家财报中曾提到第三代冷却液的防腐性能达到国家标准五倍,但没有说明是否用在MEGA车型上。

供应商之间的相互推诿,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不解。更令人担忧的是,整个行业都缺少统一的质量追踪方法。

冷却液只要供应商通过测试就行,没人管它实际装在哪家品牌、哪批车上。

04 测试漏洞:被压缩的验证周期

根据电动汽车冷却液强制国标,冷却液需要经过多项严格测试,包括静态腐蚀试验(约336小时)和循环台架腐蚀试验(约1064小时)。

然而,试验数据是相对理想的状态,在实际驾驶中,车辆会面对多种复杂工况。

一名从业人员坦言,车企应该对每一个环节做好充足的安全检验和防范,否则只能通过售后补救,一次性更换电池等关键部件,如此“亡羊补牢”的成本相当高。

在电动汽车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车整体测试周期缩短、上市节奏加快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理想MEGA于2023年6月申请商标注册,2024年3月即上市,理想官方曾宣称“MEGA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整体节奏快速推进。

狂奔的上市速度与严谨的测试周期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成为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难题。

05 巨额代价:一场20亿元的教训

此次召回,理想汽车不仅将为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还要更换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

有业内人士估算,一块麒麟电池成本就要十万元,算下来光换电池的费用就超过十一亿元,差不多相当于理想汽车一个季度的利润。

36氪报道称,据内部初步测算,此次召回成本将达到20亿元量级。

与传统召回不同,此次理想不仅要承担巨额财务损失,还面临着品牌信誉的考验。

MEGA是理想推出的第一款纯电MPV车型,购买这款车的多是家庭用户或企业客户,他们对安全的期待本来更高。

不过,理想的危机处理方式获得了部分用户的认可。有用户表示,“理想这次处理得很干脆,不仅给换了冷却液,还把电池和电机控制器也一起更换了”。

一瓶冷却液,在汽车产业链中微不足道,却可能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人们总关注电池、芯片和自动驾驶这些高科技部件,却容易忽略冷却液这类基础零件”。

理想的教训提醒整个行业:在追求高科技、高速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那些看似普通的基础零件。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复杂产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理想的20亿学费提醒每一位参与者:没有小零件,只有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