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有SU7 Ultra车主买了车之后发现,花四万多块钱选装的碳纤维前机盖,本来宣传说可以导风、散热、还能增加下压力,结果拆开一看,下面什么都没有,孔是开了,但气流根本过不去,连一张纸巾都吹不动,这东西看起来挺厉害,实际上就是个摆设。
后来大家查着查着发现不太对劲,企查查显示小米汽车在2025年11月拿到了那个挖孔机盖的外观专利,要注意这只是一个外观专利,不是功能上的专利,意思就是他们只是保护这个东西看起来像赛车的样子,并不是真的能让它起到赛车的实际作用,这件事一出来,更让人觉得他们的营销手段有点玩过头了。
小米SU7 Ultra最低售价:52.99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27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4万车友热议二手车43.00万起 | 63辆雷军在直播里提到内部结构有改动,很多人相信了这个说法,后来官方出来说明,只说为了满足造型需要,轻轻带过功能部分,还加上一句信息表达不够清楚,补偿方案是给已经提车的用户发放两万积分,大概相当于两百块钱,车主们对此并不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在用视觉效果来掩盖实质问题。

我觉得手机圈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大家平时习惯看参数和外观,有些功能就算实际用处不大也能接受,但汽车这块就完全不同了,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用户对表面设计容忍度很低,小米用做手机的思路卖车,把碳纤维材质和挖孔设计当成技术亮点来推,可关键的技术细节没有讲清楚,结果反而出了差错。
别的品牌例如特斯拉和保时捷,在宣传空气动力学设计时,通常会公布风洞测试的数据或视频,小米这次的做法,更像是在卖联名款的潮流品牌,而不是一辆高性能车,维权群里已经接近四百人,这说明现在的消费者不仅会看配置参数,还会在意厂商说的话到底有没有兑现。
现在回头看,雷军说内部结构也改了,确实容易让人误解,他本意可能是强调工程投入大,但没具体说改了哪些地方,车主杨雷他们也不是故意找麻烦,只是希望花的钱值得,宣传的功能要配得上价格,这事到现在还没完全解决,估计后面还会有新进展。

Copyright © 2025 优责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